市民到草莓大棚體驗采摘的樂趣。
文/圖 記者 齊國霞
3月8日下午,記者走進召陵區召陵鎮拐張村北邊的漯河市眾莓有機質草莓種植園,只見一座座草莓大棚排列有序,大棚內一壟壟草莓長勢喜人,許多慕名而來的市民帶著孩子一邊體驗采摘的樂趣,一邊品嘗甜甜的草莓。
“今天下午孩子放假,我特地帶孩子來采摘草莓,讓他體驗采摘的樂趣,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。”市民袁女士說。
“這幾天氣溫高,我們每天中午把棚膜拉開進行通風散熱,傍晚時再把棚膜放下來保持棚內溫度。為了確保草莓品質,我們對種植土壤持續檢測并進行改良,采用了新型栽培管理技術。”漯河市眾莓有機質草莓種植園負責人張利民高興地說,“現在草莓長勢很好,一天能采摘3000斤左右,主要供應我市各大高檔水果專賣店,還有一部分通過網絡進行銷售,產品供不應求。”
小草莓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,還方便了附近村民就業,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。
在兩座草莓大棚內,十多名村民正在為下半年的草莓育苗做準備。“我一直跟著利民種草莓,和草莓打交道十多年了。”今年60歲的趙秀花說,她在草莓棚干活不耽誤接送孫子上學,一年下來掙的錢和到城里打工差不多,感覺很不錯。
“我們大力發展草莓種植,吸引了很多人前來采摘,既為消費者提供了品質優良的草莓,也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。”張利民說,“如果今年草莓的銷售行情不錯,我準備擴大種植規模,為大家提供更多、更鮮美的草莓。”
鄉村振興,產業先行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發展鄉村特色產業,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。隨著鄉村游、采摘游的進一步發展,大棚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,小草莓成了村民的致富果,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責編:瘦馬 編審:陳向黨 終審:汪中東